序号 | 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年度 | 等级 |
1 | 立足中学语文新教材培养大中学生的╳综合能力 | 凌建英 | 2004 | 校级↓一等奖 |
2 | 《普通化学》(教材) | 王尚芝 | 2004 | 校〓级一等奖 |
3 | 医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 马存根 | 2004 | 校々级一等奖 |
4 | 《病原生物学》(教材) | 赵富玺 | 2004 | 校级一@ 等奖 |
5 | 《药理学》(教材) | 于肯明 | 2004 | 校级一等ぷ奖 |
6 | 电力传动工业控制▓柜组装 | 李荣生 | 2004 | 校级一等〖奖 |
7 | 新世纪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的□ 教育与培养研究 | 李海 | 2004 | 校级〒二等奖◢ |
8 | 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 李海 | 2004 | 校级∞二等奖 |
9 | 中学教师现代课程观的建立及角色转变研究 | 王润梅 | 2004 | 校级二等◥奖 |
10 | 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 | 田金花 | 2004 | 校级二№等奖 |
11 | 《多媒体教学软Ψ 件开发》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 张军征 | 2004 | 校级二等ω奖 |
12 | 药理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应用 | 于肯明 | 2004 | 校级二╳等奖 |
13 | 五年制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胡连宙 | 2004 | 校▂级二等奖 |
14 | 五年制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张景安 | 2004 | 校级∩二等奖 |
15 |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教材改革①的实践 | 赵慧勤 | 2004 | 校级二等奖〒 |
16 | 《艳梅素描》画册 | 石艳梅 | 2004 | 校级二等奖 |
17 | AutoCAD2004 中文版自学教程 | 赵润平 | 2004 | 校级二等奖 |
18 | 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加强改进德育的关系 | 乔丽萍 | 2004 | 校级三等◇奖 |
19 | 面向基础外语教育改进专业课程设置,全面提高培养质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 苏鹏 | 2004 | 校级三等∑奖 |
20 | 师范院校基础化学教学原理的研究 | 张桂枝 | 2004 | 校级三︼等奖 |
21 | 健美操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 刘志清 | 2004 | 校级三★等奖↘◆ |
22 | “大学生⌒ 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 刘志华 | 2004 | 校级▃三等奖◇ |
23 | 信息技▓术环境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 | 于文 | 2004 | 校级三→等奖〗 |
24 | 任务驱动式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 黄淑珍 | 2004 | 校级∮三等奖♀■ |
25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建设研究 | 王丽珍 | 2004 | 校级三等▽奖 |
26 | 《社会主义道德概论》(教材) | 杨兴香 | 2004 | 校@ 级三等奖 |
27 | 《青年人生√向导》(选修教材) | 武步成 | 2004 | 校级三『等奖 |
28 | 大学生心理健康新探 | 李日兰 | 2004 | 校级三等▃奖№ |
29 | 《心路》(补充教材) | 李恒林 | 2004 | 校级⊙三等奖● |
30 | 中枢神经传导通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应用 | 忻军 | 2004 | 校级三等『奖 |
31 | 寓《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于两课教学之中 | 石彩瑜 | 2004 | 校级三等□奖 |
32 | 体验式学习与个▲性发展探析 | 申金艳 | 2004 | 校级∏三等奖 |
33 | 《会计电算化》课件 | 杨爱平 | 2004 | 校级三等奖 |
34 |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心理学问题研究 | 肖海雁 | 2006 | 校级一等∑奖 |
35 |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边艳芬 | 2006 | 校级一◥等奖 |
36 | 高等医学院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程序的建立和测试组织方法的研究 | 刘 宏 | 2006 | 校级◥一等奖 |
37 |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及评价研究 | 杨玉璋 | 2006 | 校级←一等奖 |
38 | 学习▆主体分析 | 曾文光 | 2006 | 校级二等奖 |
39 | 《高等代数》(教材) | 张玉生 | 2006 | 校级二等奖 |
40 | 《大学体育教程》(教材) | 冯青山 | 2006 | 校级二等奖 |
41 | 《内科学》(教材) | 侯 恒 | 2006 | 校级二等奖 |
42 | 财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与研究 | 杨晓峰 | 2006 | 校级二等奖 |
43 | 《洁净煤技术》(教材) | 郝临山 | 2006 | 校级二等奖 |
44 | 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成效 | 林小兰 | 2006 | 校级二等奖 |
45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材) | 李秀兰 | 2006 | 校级三等奖 |
46 | 《高等数学》教材及CAI课件 | 肖润梅 | 2006 | 校级三等奖 |
47 | 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生理学思考 | 赵 岷 | 2006 | 校级三等奖 |
48 |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 | 赵 芳 | 2006 | 校级三等奖 |
49 |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材) | 王秀义 | 2006 | 校级三等奖 |
50 | 煤炭及其加工产品检验技术(教材) | 彭建喜 | 2006 | 校级三等奖 |
51 | 《建筑结构》(教材) | 宋 群 | 2006 | 校级三等奖 |
52 | 《建筑力学》(教材) | 李淳敏 | 2006 | 校级三等奖 |
53 | 《煤矿开采学》精品课程建设 | 黄庆国 | 2006 | 校级三等奖 |
54 | 井巷工程精※品课程建设 | 马志明 | 2006 | 校级三等奖 |
55 | 多科性大学医学教育文理渗透的研究与实践 | 赵富玺 | 2008 | 校级一等奖 |
56 | 以“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为龙头以〒点带面提高教学质量 | 卢玉和 | 2008 | 校级一等奖 |
57 | 以培养创新与ξ合作能力为目标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教学研究与实践 | 张军征 | 2008 | 校级一等奖 |
58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研究与课程资源建设 | 王丽珍 | 2008 | 校级一等奖 |
59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孟双明 | 2008 | 校级二等奖 |
60 | 基础教学与个性化绘画语言研究 | 程乃莲 | 2008 | 校级二等奖 |
61 | 大学ζ 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的初步研究 | 李春燕 | 2008 | 校级二等奖 |
62 | 声♀乐理论与教学实践(教材) | 于有荣 | 2008 | 校级二等奖 |
63 | 学习公关礼仪 提★高学生素质 适◆应社会需要(教材) | 孙玉梅 | 2008 | 校级二等奖 |
64 | 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过程法”研究 | 景美霞 | 2008 | 校级二等奖 |
65 | 师范院校课□程改革方案设计 | 凌建英 | 2008 | 校级二等奖 |
66 | 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ζ与应用 | 宋晓霞 | 2008 | 校级三等奖 |
67 | 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尝〓试与探索 | 王存莲 | 2008 | 校级三等奖 |
68 | 面向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毕业设计的研ㄨ究与创新 | 武维承 | 2008 | 校级三等奖 |
69 |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思想道德〇修养”课中的应用 | 杜喜荣 | 2008 | 校级三等奖 |
70 | 歌曲创作与教书育人 | 李恒林 | 2008 | 校级三等奖 |
71 |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于文 | 2008 | 校级三等奖 |
72 | 如◣何全面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中学数学教师(教材) | 管廷禄 | 2008 | 校级三等奖 |
73 | 大学体育系列教程(教材) | 魏彪 | 2008 | 校级三等奖 |
74 | 化学专业1+2+3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 郭永 | 2010 | 校级一等奖 |
75 | 地方本科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研究 | 李春燕 | 2010 | 校级一等奖 |
76 | 物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杨成全 | 2010 | 校级二等奖 |
77 | 综合性大学师范类专业教师职业↙口语教学与训练(教材) | 曾文光 | 2010 | 校级二等奖 |
78 | “DELPHI程序设计”课程心甘与实践(教材) | 张景安 | 2010 | 校级二等奖 |
79 | 大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和谐教育模式的完善与实践↓╲ | 肖海燕 | 2010 | 校级二等奖 |
80 |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知识储备、人文素养、能力训↘练培养研究 | 郭剑卿 | 2010 | 校级二等奖 |
81 | 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中学体育课的相关研究 | 赵珉 | 2010 | 校级二等奖 |
82 | 课题研究性试验在《医学统计学实习》课程√中的应用 | 范利国 | 2010 | 校级三等奖 |
83 | 师范院校综合理科课◣程特征分析和课程方案的构建与整『合 | 孙祝 | 2010 | 校级三等奖 |
84 |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教材) | 郭显娥 | 2010 | 校级三等奖 |
85 | 创新法制教卐育观念 推进法学实⌒ 践教学 | 白昕 | 2010 | 校级三等奖 |
86 | 探索课堂实践教学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 安姝 | 2010 | 校级三等奖 |
87 | 基于校园网的大学︽英语教改探究 | 苏雪梅 | 2010 | 校级三等奖 |
88 | “过程☆教学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景美霞 | 2010 | 校级三等奖 |
89 | 大学声乐“综合立体︾交叉”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于有荣 | 2010 | 校级三等奖 |
90 | 强化实践教学的“信息化教育资源与环境开发”课程群的建设创新 | 张军征 | 2012 | 一等奖 |
91 | 医学统计学实习课程∩改革及模式研究 | 范利国 | 2012 | 一等奖 |
92 | 高校科学史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 | 吕仕儒 | 2012 | 一等奖 |
93 | 地方传ㄨ统文化资源与美术创作教学的研究 | 程乃莲 | 2012 | 二等奖 |
94 | 声乐教学中融入表演艺术的探索和实践 | 王凤云 | 2012 | 二等奖 |
95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研究 | 安姝 | 2012 | 二等奖 |
96 | 运用信息技术与药理教学整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白建平 | 2012 | 二等奖 |
97 |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高等教育(教材) | 王志强 | 2012 | 三等奖 |
98 | 医教研互动 创新教师教Ψ 学 | 边艳芬 | 2012 | 三等奖 |
99 | 数学基础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 李千路 | 2012 | 三等奖 |
100 | 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 李秀英 | 2012 | 三等奖 |